对文章整体感知后,便可一一思索文后的考试题。怎么思索?我觉得每一道,都应该好好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考甚哩,二是怎答哩。
“考甚哩”是指考查的内容。一般来说考题的内容是跟言语体的特点密切相关的。考小说,肯定是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命题;考议论文肯定是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发问;考说明文则离不开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及其说明该事物的手段。
当然,只粗知出题的方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对着每一道题细细思考、认真归类。这题,到底是属于内容方面的还是属于文法方面的?如果是内容方面的,那是要把握情节呢还是要概括形象呢?是归结论点呢还是补充材料呢?是说出事物的特征呢还是了解说明的对象呢?如果是文法方面的那是考环境描写对形象的作用呢?还是考详略与中心的关系呢?是要论证的方式呢还是要论证的方法呢?是考说明的结构呢,还是考说明的顺序呢……这些内容想得越细,想得越清,答得就越准。比如说文体是一篇小说的文章,要求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那么,这道题是考什么呢,想一想就会明白,是考查我们对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把握。因为思想性格不同,心理活动也就不同。把握了他的性格特征后,再结合上下文内容,描写描写就可以了。再如,2007年浙江嘉兴中考题《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中有一道题“人们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秘,目前为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发现……”让考生谈谈加点词的作用。分析分析说知道,本题是考查说明文语言表述的特点,访问演出明文语言的特点,那当然是准确了,明白了这一点再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谈谈即可。
“怎答哩?”说的是答题的思路,答题的方法。应紧扣三点想问题,第一点是文体,文体不同要求当然也不同。记叙文以情感人,议论文以理服人,说明文以知授人,记叙文求生动,议论文求严密,说明文求清楚。同是一则材料,用在论叙文中它就得具体而微,以求感人;有在议论文中则可概括叙述,证明了观点就行;而放在说明文中必须条理清楚,才可明明白白的说明事物的特征。同样是文章的结构顺序,记叙文是顺、倒、插,以求曲折多变,说明文是时间、空间、逻辑,以便清楚了解,而议论文为了逻辑严密,必须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断论了。同样是语言,论叙文要求生动,议论文要求严密,说明文要求准确。要求不一样,写法便不一样,答题的思路自然也不一样。
第二点,紧扣中心想问题。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统帅。它好似圆中的圆心一般,文章的一切,从内容到写法都是围绕它转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思考的时候,就应该多想想,这内容跟中心的关系如何,这写法又是怎样为中心服务的,把这点想深了想透了,也就容易答 题了。比如说,如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一节中,写“朔风渐起,却早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有何作用:我们知道小说的中心是写林冲被逼上梁山,小 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为中心服务的,无不刮风下雪,身上便不寒冷,身上不寒冷,林冲便不去沽酒。不下大雪草厅不会被雪压倒,林冲就不会夜宿古庙,不夜宿古庙也就不会有杀死差拔、富安、陆虞候一事。因而林冲也就不会上梁山,由此可见,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既起推动情节的作用,也为林冲怒杀贼人报仇雪恨的作了背景,更为逼林冲上梁山与英雄为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然,段落有段落的中心,层次有层次的中心,句子也有句子的中心,而每一个小中心,又都紧紧围绕着文章这个核心内容。我们在回答问题时既要考虑到小中心,也要考虑到大中心,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 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为例说明。本句是扣住一个中心意思“盛”展开的。而之所以写紫藤萝的“盛”,是想说明中心意思“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应停留在个人的不幸中,应投入生命的洪流,“加快脚步”向前进。
第三点,扣住作者想问题。作者是谁?文章要写给谁看?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要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阐明什么样的观点,或介绍什么样的知识?如果有人问《看云识天气》中,作者朱泳焱为什么要把云的形状比喻成这比喻成那的?我们不难想到作者不是写给专业人士读的,而是写给青少年朋友看的,想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阅读中,了解云的一些知识,明白了这一点再结合说明文的特点,结合本段的内容想一想就不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即形象生动而准确的说明了“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类别种种,同时也能引发读者阅读的浓厚兴趣。
除了这“三扣”之外,还有许多答题的方法,如看分答题,分值高,肯定要点多,内容详;分值低,肯定要点少,内容略,这正如“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一般”。再如原文答题。同一个意思,有多咱表达方式,要想使自己的答案跟参考答案十分吻合,只有用原文的句,原文的词作答才能成为可能这叫“以共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然,不能用原文作答的,只有自己动脑表述了。总之,我们在解答时,应紧扣原则,灵活应用,具体分析。
以上谈的是解答阅读题的方法问题,实际上方法之外是知识和能力。一读文章,便知其意,明其法,一切了然于心,答起题来自然是得心应手,有的方矢。反之,读了半天稀里糊涂,说甚哩,不知道,怎写的,不明白,那谈一百种阅读方法也是枉然。因此,还是那句老话,工夫在题外。
郝旭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