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山西省2012年语文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

山西省2012年语文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

2013年04月09日 10:01:12 来源:原平市第四中学 访问量:349

 山西省2012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20)

1.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在横线上正确、规范地书写下联。(2)

  上联:挥                       

  下联:pō    mò    lóng    fēi    wàn   shuǐ   téng

                                                      

2.下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阅读使人明理。”一句中“阅读”是句子的主语。

  B.“你记得第一堂语文课的情景吗。”引号中的句子标点使用正确。

  C.“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小小说呢?”一句是反问句。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是并列复句。

3.下面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西游记》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大胆奇特的夸张。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旧事重提》,其中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二十四孝图》。

  D.《水浒传》中宋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将“忠义堂”改为“聚义厅”,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

4.正确运用下面四个成语中的任意一个写句子。    (2)

   炉火纯青    推陈出新    潜移默化    赏心悦目

                                                                             

5.阅读下面的文段并从中提炼一个观点。(不超过10个字)    (2)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上充满了学无所用的人。每个人都有历尽沧桑和饱受无情打击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像林肯那样百折不回。每次竞选失败之后,林肯都会激励自己:“这不过是滑了一跤而已,并不是死了爬不起来了。”这就是克服困难的力量,更是林肯终于享有盛名的利器。

   观点:                                             

6.默写         (10)

  (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表达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4)在爱国诗歌中,陆游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                   ”抒发了对祖国的炽热之情;文天祥用《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来表现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陋室铭》一文中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与对偶的手法描绘了微波与无风时水面月光月影的句子是:                                      

二、阅读(50)

    ()

  比较阅读甲、乙两篇作品,完成711题。(13)

    观沧海    曹操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乙】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

    (1)山岛竦峙(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4)遂许先帝以驱驰(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甲诗与乙文两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相同:    (2)

   甲诗                                              (用自己的话概括)

   乙文                                              (用原文语句回答)

10.关于甲、乙两篇作品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甲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由眼前海上的景色联想到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意境开阔。

    B.乙文第①段情深辞切,郑重告诫后主借古鉴今,广开言路。

    C.甲诗中“水何澹澹”与“洪波涌起”分别写出了大海在微风下水波动荡的样子和大风鼓动时波澜壮阔的气势。

    D.乙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的内容是三顾茅庐的故事,意在追叙先帝知遇之恩,从而启发后主励精图治。

11.甲诗语言雄浑苍劲,乙文语言则质朴恳切。请任选一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篇作品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    (3)

                                                               

                                                               

  ()

阅读说明文,完成1216题。(15)

    人体的“3秒钟定则”

    ①你也许是一个球迷,那你有没有掐表算过人们在赢球之后的拥抱时间?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纳吉可留意过这件事情。她观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21项运动赛事录像,并对赛后运动员与教练、队友、对手之间的拥抱进行了计时,结果发现,来自32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时间平均为3秒。

    ②而此前,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两人握手时的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是3秒钟,要么是3秒钟的倍数;摄影师拍照片时,为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通常接近3秒或是其倍数;在田径赛场上,从发出预备令到开始的时间间隔大约3秒钟;交通信号灯由黄变红有3秒钟间歇,这样可使驾车者从容刹车;时间为3秒或3秒倍数的广告镜头是收视效果最好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也都遵循3秒钟的节奏,所以听起来非常悦耳。

    ③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基本生理活动,如一次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运行,持续时间也是3秒钟。

    ④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例如,科学家对生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浣熊、熊猫和袋鼠等动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它们的每一个动作持续时间相当多变,但平均是3秒钟。

    ⑤凡此种种,让心理学家很早就产生一种猜测:3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3秒钟:这个猜测简称为“3秒钟定则”。

    ⑥“3秒钟定则”对人类有什么用呢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3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一节奏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10毫秒,那么尽管我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与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生活在恐惧和提心吊胆之中。在那种情况卞,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看到一只铅球向你砸来一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1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例如,当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1分钟才能反应过来,那么没来得及逃跑命可能就丢了。

    ⑦正是这恰到好处的3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⑧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3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换句话说,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3秒钟,不足3秒钟容易出现差错,超过3秒钟则显得多余。

 12.用原文语句写出“3秒钟定则”的基本内容。    (2)

                                                               

                                                               

13.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能显示本文逻辑顺序的关键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14.第①、②段有何关系?,它们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

                                                               

                                                               

15.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

                                                               

                                                               

16.人体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对其原因,科学家有怎样的推测?这一发现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4)

                                                               

                                                               

    ()

阅读散文,完成1722题。(22)

    冬荷

    ①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

    ②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③湖,真的死去了吗?

    ④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

    ⑤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⑥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之周敦颐曾将夏荷喻为“花之君子者也”。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

    ⑦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不要以为荷在冬日里零落。不是的。它是迎上前去的勇士,前仆后继时坚守阵地的勇士。

    ⑧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瞧着它那根植于博大之上的自信与恢弘,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

    ⑨还有给我以强烈震撼的那枝冰中的莲蓬。莲柄早已没入冰雪中,莲头却执拗地伸出在冰面上,面朝着空旷的天空,十七个空了的莲房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洞。真是触目惊心。望着这十七个无言的黑洞,我依稀听到了呐喊与控诉。它一定有过孕子的艰难与幸福,那十七粒饱满圆润的莲子,肯定蕴含着新鲜而又芬芳的思想。不然,枯燥狰狞的严冬不会向它施以能够致以死命的寒冷。但是寒冷又能怎样?饱满的莲子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没有了莲子的莲蓬,仍然勇敢而坚定地面向有着太阳、月亮与星星的明亮的天空,大睁着追求与探寻的眼睛,并让自己那十七个曾经孕育过十七粒莲子的莲房,冲破覆盖的冰雪,成为湖的自由呼吸的通道。

    ⑩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子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

    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

    最富有柔情的也就最为刚强最具力量,在这白色笼罩的湖面上,只有爱的荷在与冰雪较量。冻结与反抗,最为惊心动魄的搏斗,一定是发生在夜里。北风凄厉地嘶呜着、撕扯着,雪的鞭子狠狠地抽打着,这时冰便阴险的一寸一寸地靠拢来。但是荷在,冰就无法完成它窒息一切的一统天下。到底有过怎样惨烈的搏杀,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

    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即使光剩下了头颅,也要与冰撕咬在一处,如眉间尺咬紧了楚王的头(鲁迅《铸剑》)。这“头颅”的四周,总是有着深刻的冰的旋涡,就记录着荷的不屈与抗争,也记录下冰的胆怯与陷落。这是怎样的头颅啊,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于冰雪上昂着,金灿灿的,金字塔般的从容,富士山样的美丽。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

    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

    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动,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子,泪泡一样的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17.本文按照             顺序,将朝阳里的、             、午时太阳下的和               的冬荷,逐一呈现给读者。    (3)

18.本文第①、②自然段描写了湖的苍凉、落寞,这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19.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冬荷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其“君子风骨”的赞美。细读本文第⑧段到第⑩段,在下面表格的编号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4)

景物(本体)

喻体

君子的风骨

波涛、山峦

莲蓬

勇敢、坚定

荷柄

旗帜、劲弓

20.本文第⑩段中“伟大的洁净”和“爱的楷模”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

                                                               

                                                               

21.第⒅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4分)

                                                               

                                                               

22.曾经有评论家说:“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读完本文,写出你所领悟到的独特的“精神味道”。(4)

                                                               

                                                               

三、写作(50)

  如果我们顶天立地,生命将不失崇高,但它轻盈灵巧吗?

  如果我们忍辱负重,人生将有所沉淀,但能举重若轻吗?

  我们能否多一些情趣,以化解苦痛?

  我们能否多一些悲悯,融化僵硬的心灵?

  ………

  请以“多一些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600

       ④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山西省2012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20)

1.泼墨龙飞万水腾(书写全部正确方能得分)(2)

2.B(2)

3.D(2)

4.示例:朗朗的钢琴演奏已经磨炼得炉火纯青,听他演奏,如置身于高山流水旁、鸟语花香中。(2)

5.观点:不放弃就能成功(或毅力是成功的保障)(2)

6.默写(10分,每空1分,错一处不得分)

    (1)江春入旧年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尚思为国戍轮台  留取丹心照汗青

    (5)苔痕上阶绿  草色人帘青    (6)浮光跃金  静影成璧

二、阅读(50)   

    ()

7(1)耸立    (2)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3)拜访    (4)奔走效劳    (4分,各1)

8.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2)

9.甲诗表现了诗人曹操开阔的胸怀和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1分)

    乙文: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

10B(2)

11.示例1:甲诗通过描写秋天的山水景物,如抓住“山岛”的“竦峙”、“树木”的“丛生”、“沧海”的“涌起”等景物的特点来展现其雄浑苍劲的风格。

    示例2:乙文在议论中融于叙事和抒情,如反复提到“先帝”,情感真挚,叙述时回忆往事,情感动人,形成了语言质朴,恳切的风格。(点明表达方式1分,结合具体内容2)

12.3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3秒钟。(2

13(1)3秒钟定则”对人类有什么用呢?

    (2)为什么会有这么—个“3秒钟节奏”呢?(每句1分,共2)

14.第①、②段之间的关系是由个别到普遍(特殊到一般),这两段由人类行为中普遍存在的“3秒钟节奏”现象引出说明内容,吸引读者。(2)作为例子具体地说明了“3秒钟节奏”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行为中。(2)

15.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具体突出地说明了缩短了“3秒钟节奏”虽然会使我们对外界的威胁作出更决的反应,但也会让我们生活在恐惧之中。(2)

16.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所以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3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2)这—发现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掌握好生活节奏,这样才能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2)

    ()

17.时间顺序    太阳升起后    夕阳里    (3)

18.文章开头部分描写湖的苍凉落寞,自然引出了冬荷,为后文冬荷的描写做了铺垫。(1)

    写湖的苍凉落寞衬托(反衬)了冬荷的君子风骨,突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量。(2)

19.①荷叶    ②自信、恢弘    ③弹洞    ④不屈、抗争(4)

20.“伟大的洁净”指的是冬荷总能融化冰雪,让生命更新更净。(2)“爱的楷模”是说冬荷能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这是一种巨大的幸福。(2)

21.运用虚写(想象)的表现手法,(1)使冬荷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更为饱满,富有层次感、立体感,(1)这样将冬荷写活,呈现出冬荷在严酷环境中不屈抗争的精神,从而也使读者悟出了无论何时,都要对生活充满希冀和憧憬。(2)

22.示例:面对困难,我们应不逃避、不退缩、不畏惧,勇往直前,迎难而上。不论身处何方,都应心怀憧憬,相信未来一定有鲜花、阳光的存在。(内容2分,表述2)

三、写作(50)

编辑:张建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原平市第四中学 特此声明。